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

时间:2023.10.12作者:开明弘毅浏览量:217

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三类,将从今年9月升入八年级的学生起开始施行,2025年迎来首考。北京中考将有哪些新变化?释放了哪些信号?专家解读——

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

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

成绩以等级呈现

第一类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6门,全市统一命题、分区评卷,成绩以原始分数呈现,用于毕业和升学。

  • 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将“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计入中考成绩,占10分。

  • 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占10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科目笔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类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等。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第三类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图源:首都教育图源:首都教育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这4门被调整为考查科目,并未弱化相关学科的内容和教学

“应试导向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一。我们把这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促进这些学科回归教学本身,鼓励老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李奕介绍,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此次中考改革能向前影响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不同学科的学习策略和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往后也能撬动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鼓励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们在高中阶段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的发展空间。”

改革旨在提升综合评价功能

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形式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攀表示,此次中考改革进一步减少考试频次,减轻学生压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有的学科重点考查动手实践能力,有的学科考查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尽可能减轻孩子们的备考负担和压力,留出更多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成长。”

6月24日,在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考点,考生进入考点前与老师击掌。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6月24日,在北京一零一中双榆树校区考点,考生进入考点前与老师击掌。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据了解,此次改革可总结为“大减法”和“小加法”,减少了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了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形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次中考改革提升了综合评价的功能,降低了分数的作用

“中考应降低淡化筛选功能,增强对不同孩子优势潜能的判别功能。这个目标最终能不能实现,还要依赖于家长、社会,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反应。”

改革的核心是“做减法”

应更关注孩子的优势和潜能


本次改革从现在的八年级学生起开始实行,意味着初二的中学生要在2025年按照新方案参加中考。有家长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新变化?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认为,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做减法,孩子们适应起来应该很顺畅。


“首先,这次改革对大家都是公平的。其次,它本质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所以不存在适应和熟悉与否的问题。做加法的话,大家会说以前没考过,不知道未来怎么考,做减法就不存在这个障碍。”

5月28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投掷实心球。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5月28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投掷实心球。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家长也要利用这一机会,淡化对分数的追求,让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孩子进入高中后,是否能让自己的优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才是未来应该更关注的问题,也是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应该努力的方向。如果还是以老的观念来追求考试分数,总是要分个三六九等,那可能就误解了这次改革。”

储朝晖还提到,此次改革对物理学科较为重视,背后凸显了未来社会对科学的认知、以及国家发展对科学的需要,物理学是基础。

“新中考改革有一个说法是‘全部开考、两考合一’。”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介绍,即所有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都考试,但并非所有科目都纳入中考成绩,而是选择其中部分科目成绩计入中考,不同科目可以组织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

据了解,北京市将修订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等。

谈及北京中考改革新政能否减轻学生负担,熊丙奇对界面教育表示,如果中考的总分录取模式不变,只是进行科目调整,还是无法把学生从分数的负担焦虑中抽离。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压力,还是要推进综合录取改革、拓展学生的升学选择

■媒体评论

必须通过评价指挥棒的转向

带动办学导向和教育生态的好转


日前,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全科开考、全考全用,考试、考查、考核多形式并举等一批新举措,旨在进一步呵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引导其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中考改革,既关系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更触动千家万户的敏感神经。每一次改革都在“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怎么样改”中发现问题、审慎研究、动态调试、稳妥推进。就此番改革而言,依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应当看到,当前北京基础教育水平已成就显著,但“唯分数”倾向仍未根本扭转。在“考什么、学什么”的惯性之下,学生应试备考负担过重,初二就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反复刷题、机械记忆的情况突出;老师倾向于围绕试卷试题设计教学和练习,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这些现实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

我们必须通过评价指挥棒的转向,带动办学导向和教育生态的好转。近些年,多个省市已先行一步,探索中考中招改革并积累了有益经验,北京在系统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基础上,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为国家战略发展和首都建设储备高质量“种子选手”,可谓正当其时。

具体看改革方案,既全面覆盖,将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设定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为高中阶段教与学奠定基础;又结合科目特点,因科施考,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针对性。这样的顶层设计,一方面相当于做了“大减法”,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相当于做了“小加法”,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培养,注重考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而建立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入学体系,则有助于破除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弊端,搭建起孩子成长的立交桥。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有磨合期,关键是要从怎么利于孩子成长,怎么把负担降下来,怎么把素质教育搞上去的长远角度看问题。当务之急,在于持续完善制度保障举措,将好事办好。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市区相关部门责任,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规范课程教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要提高试题质量,坚持以学定考,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科学选才方式,推动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的贯通衔接。

在线留言

010-87190321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Copyright © 2020 开明弘毅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9439号-1 京公网安备21009102000052